2011年4月4日星期一

2011年 我的博客


博客又搬家
前几天收到Diahosting的账单,想了下没有续费的愿望了,毕竟每年也要千多元,服务器的速度性能和用途也很有限。于是趁清明节给博客搬个家,纠结于Wordpress.com和Blogger.com,目前选择了Google Blogger。

一个时代过去了
在2008年博客大潮过去之后,剩下的博客托管网站屈指可数,尤其是在微软的Live Spaces关闭之后,似乎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国内的博客服务主要依附于门户网站,国外的博客托管网站基本都被屏蔽。这次搬家过程中在搜索资料时,返回的结果多是2008年前后的,那个时侯是个人独立博客发展的高峰,关于Wordpress、关于Feed等,还有月光博客,那个熟悉的年代啊。

一路走来
我的博客Eureka321.com域名注册及第一篇日志(转载)于2007年12月,先后换过多个空间,从合租到虚拟主机,然后VPS,现在又托管到Blogger.com,一路走来兜兜转转,和新朋友老相识一起走过了这三年多时光,而我也从大学生变成了工人阶级。

我的日志从转载开始,然后转载和原创并举,再到后来懒得转载,想到遇到什么好玩的才写。一开始还很认真的搞图文并茂超链接,后来越来越简化,基本就是纯文字,因为我认识到我期待的读者,是从我这里发现一个线索,然后自己进一步发掘,或者是与我交换看法,我不必替代搜索引擎的功能。

博客不死
独立博客的大潮过去了,但博客这种形式并没有被淘汰,因为目前没有可以取代他的更好的方法,我的Google Reader每天仍有100+的条目更新,与几年前相当,但内容来源已与当初悄然不同了。

Feed会不会淘汰我不知道,但这些年来,它是如此方便高效,通过它我获取了许许多多的知识和信息,虽然大众至今都还不了解它,但真的是一个好东西。

晚辈与前辈
SNS、微博、LBS兴起,分散了当初那些写博客的人的精力,人们在社交网站上写九宫格日志,在微博上有一句没一句的瞎念叨,走在马路上拍张照片加几个字就生产出了内容。形式越来越多样,方法越来越便捷,内容价值越来越低。

而在中国的网络上有一种东西先于博客而存在,在微博和SNS红极之时也不显颓相,那就是论坛。从中国的第一代网民开始,论坛就一直热热闹闹,综合性的、地方性的、兴趣型的、话题性的论坛人气常虹。

一些论坛程序除了传统的以内容为线索分版块展示内容外,也能以用户为线索呈现内容,这时同样的内容,形式上就从论坛帖子变成了博客日志。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不仅兼具了两者的特点,而且相辅相成,效果倍增。

从Blogger.com和Wordpress.com这几年没什么大变化(当然,小变化还是很多的)就可以断言博客的发展高峰过去了,虽然发展放缓,但却是成熟的标志。

博客——

知识、理智、感性、观点、思想、智慧、趣味、人生、世界、时光、变化 ……

——人类文明的精彩一笔。

2011年3月29日星期二

iPad2 一款成熟的新产品

我曾经买了iPad,但又卖了,因为我觉得不够实用;现在iPad2入手,我觉得这回应该不会再卖了,这是一款成熟的、优雅的、实用的、方便的新产品。

成熟的设计


iPad2兼具了比较轻便的重量、很轻薄的身材,以及友好的人机界面——漂亮的屏幕和灵敏自然的触摸操控——虽然相对一代提升不大,却正说明了设计的成熟。

而具有显著提升的是内在的机能——双核的CPU,高性能的显示芯片,倍增的内存。由于iOS系统对于多任务的限制,iPad2具有很高的响应速度,操作十分迅速流畅,也就带来了更好的使用体验。

虽然作为电子阅读器,iPad还是重了点,但我觉得尚在可以接受的范围,相较其丰富的内容,我想我还是很愿意使用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屏幕的比例和尺寸。iPad 4:3的9.7寸屏幕虽然看片子不是最佳,但是考虑到网页浏览、文字阅读、游戏、视频以及横置、竖置各种使用状态综合来看,4:3并不一定是个缺点,16:9的屏幕未免失之狭长,尤其浏览网页或者呼出键盘时劣势顿显。

2011年3月12日星期六

用上最好的Google搜索

0.google.com.hk委曲求全,中文google.com缺少新特性,虽然Google一直致力于全球化,但免不了英语本位;

1.在没有屏蔽和干扰的网络环境中使用google search,例如使用海外VPN,以确保每次搜索都能正确执行;

2.使用当代高性能浏览器,如Google Chrome浏览器等,以开启Google Instant等特性;

3.注册并登入Google账号,以获得个性化的搜索结果,包括来自个人社交网络、书签收藏等的搜索结果;

4.为获得最新功能和最佳体验,使用英语Google,非加密方式;

5.对于Chrome浏览器的默认搜索可设置为类似:
http://www.google.com/search?{google:acceptedSuggestion}{google:originalQueryForSuggestion}sourceid=chrome&lr=lang_zh-CN&ie={inputEncoding}&q=%s

这样的网址,英文界面,简体中文搜索结果,也很方便切换到多语言结果。

*.这时候你会发现,百度搜索和Google Search的差距有多大。

2011年3月6日星期日

Kik/Facetime都是浮云,历久弥新的Fring/Nimbuzz

随着ipad2的发布,Facetime似乎愈发得意,再加上前一阵爆红的Kik Messenger等,美国人似乎打算重新发明通讯软件。不过新的东西也不一定总是更好,回过来看看“老一代”软件,殊不知高山仰止,历久弥新。

本文介绍的两款软件Nimbuzz和Fring的最大特点在于开放灵活,可以跨手机平台、跨通信软件使用。两者都支持MSN、Google Talk、Yahoo Messenger等,都能在iOS、Android、诺基亚等智能手机上使用并相互通讯,而且功能强大。

Fring:跨平台视频聊天


Fring的一大特色在于能使iOS设备与Android等互通视频,仅此一项实用性就远胜Facetime。此外,Fring还可以和MSN、Google Talk互通语音。Fring可以使用手机通讯录作为联系人列表,不需要另行添加,类似于Kik等。

Nimbuzz:图片、视频随便发


Nimbuzz与Fring大同小异,支持手机间语音聊天,但还不支持视频聊天。支持与MSN、Google Talk语音,还可以拍摄发送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或文件,没有广告,界面也比fring更好。

Fring虽然适用广泛,但局限于手机平台,而Nimbuzz还有PC版和网页版,网页版中文支持成问题,Windows版不错。

FringOut/NimbuzzOut:比Skype便宜得多


说起来,Skype就是名气很响,其实价格相比广大Voip毫无优势,Fring和Nimbuzz除了软件间互打外还都有呼出到普通电话的服务,收费很低。随着技术进步和手机性能的增强,通话质量逐渐不再是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FringOut的资费是我所见最便宜的,以拨打到中国为例,$0.01/min,每分钟不到7分,远低于Skype、Google Voice等,甚至低于大多数本地电话资费。

2011年2月8日星期二

正版影视时代到来

近来不少人感叹,网上看到一半的美剧电影都不见了。尤其是迅雷撤下大部分美剧,VeryCD完全消除了电骡资源后,原本具有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中国特色互联网络一夜之间几与资产阶级看齐。

一方面,盗版视频从各大门户网站消失,想要下载或者观看这些节目,获取手段不再像以前这么方便而且光明正大了。撇开版权问题不谈,VeryCD的自阉真是中国广大网民的一大损失,好比是被战火毁去的亚历山大图书馆。现在很难再找到像当初VeryCD那样丰富全面有序的资源集了。

另一方面,在差不多的时间,正版视频进入视野。现在各大视频网站上能见到的少数美剧都是正规引进的,比如搜狐的《生活大爆炸》、优酷的《实习医生格蕾》等。不仅如此,除了传统的广告支持的免费视频播放服务外,收费的影视点播服务也悄然兴起。

比如前一阵大红的电影《让子弹飞》,在搜狐和优酷都提供收费播放服务,花五块钱,然后就可以像以前一样在线观看了。

除了搜狐和优酷外,迅雷也推出了收费视频,三家的经营模式大同小异,可以点播,也可以包月,但有些内容可能不参加包月。得益于先进的下载技术,迅雷的收费视频不仅可以在线观看,还可以高品质下载。部分节目提供高达1080p的画质,虽然和蓝光还有差距,但是显然胜过在线视频的“超清”画质。

刚刚起步的收费视频服务就像几年前的IPTV一样,主要问题在于节目太少太老,另外还有一大讽刺——正版节目的品质不如盗版。比如盗版从蓝光原盘导出,而正版在线视频也许就DVD还不到点的清晰度。

单就视频正版风暴来说,我觉得是不错的,毕竟社会要进步,秩序要建立。而且就算花几个钱,如果能享受相应价值的服务,那我觉得也是值得的,就好比花钱买电影票一样。

然而这次正版化也大大打击了自由文化和文化多样性,国内国外的影视交流不能再像之前那样自由畅快了,字幕组、影视组都不得不人人自危,低调行事。大众不能再自由观看未经审查的节目内容了。互联网这扇通往自由的大门逐渐掩上,只留下窄窄缝隙。